世界制造业大会首度发布“徽商回归报告” 汽车产业回归最多

大皖新闻讯 9月20日下午,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徽商引领高端制造业发展对接会在合肥举办。会上发布了《徽商发展报告2025》和《徽商回归年度报告(2025)》,其中,徽商回归年度报告是首次发布。

去年全省亿元以上在建徽商回归项目达777个

当代徽商砥砺前行,弘扬徽商文化,传承徽商精神,在多个产业赛道中表现卓越,有的引领行业发展,有的成为“独角兽”企业或“隐形冠军”,更有基业长青、持续发展的典范。无论是家电、光储、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新材料等领域,还是传统轻工业、芯片、餐饮以及低空经济等领域,都活跃着徽商的身影。

目前,分布在全球的徽商组织已成为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桥梁与经贸合作的平台,更是徽商回归的重要载体。据初步统计,截至 2024 年底,全球共有各类徽商组织 566 家。其中,在国内注册成立的安徽商会 (包括安徽企业商会)、徽商商会、徽商联合会、经济文化促进会等共计 231 家,安徽省 16 个地级市的省外异地商会 193 家,安徽省 16 个地级市所辖县 (县级市) 的省外异地商会 85 家,海外徽商组织 57 家。

在安徽大力实施“双招双引”的背景下,徽商积极投资家乡建设,助力安徽高质量打造“三地一区”。据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合作办数据显示,2024 年全省亿元以上在建徽商回归项目达 777 个,实际到位资金 1313.4 亿元,同比增长 15.1%,徽商回归正成为安徽“双招双引”的重要推动力。

沪苏浙是徽商回归项目资金主要来源地

从产业分布来看,徽商回归项目结构持续优化,大项目量质齐升。一产、二产、三产到位资金分别为 16.5 亿元、1164.3 亿元、132.6 亿元,三次产业到位资金比重为 1.3∶88.6∶10.1。其中,二产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实际到位资金 1150.3 亿元,占全部实际到位资金的 87.6%。2024 年,安徽在建的 10 亿元以上徽商回归项目共 37 个,主要集中在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新材料、绿色食品等产业,实际到位资金 408.5 亿元,占全部实际到位资金的 31.1%,比去年同期上涨 1.2 个百分点。

从项目资金来源地来看,沪、苏、浙为项目资金的主要来源地。徽商回归项目来源地到位资金排名靠前的省份分别为江苏、上海、广东和重庆。其中,沪、苏、浙地区徽商回归项目实际到位资金 894.1 亿元,占比 68.1%,比去年同期上涨 5.5 个百分点。

从项目落地来看,汽车产业成为徽商回归的重要领域。在2024 年的徽商回归项目中,在建的亿元以上新能源汽车及汽车装备制造相关项目共 47 个,实际到位资金 235.3 亿元,占比 17.9%。其中,在建的 50 亿元以上大项目全部为新能源汽车及配套项目,投资额最大的两个项目分别为合肥比亚迪汽车零部件 (二期) 项目和芜湖弗迪电池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园项目。

徽商“凤还巢”代表性项目集中签约

徽商引领高端制造业发展对接会由安徽省人民政府主办,安徽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安徽省人民政府驻北京办事处、安徽省人民政府驻上海办事处、安徽省人民政府驻广州办事处、安徽省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安徽省合作交流办公室、安徽国际徽商交流协会承办;安徽创新发展研究院(决策杂志社)具体承办。

当天,在主旨演讲环节,第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围绕“十五五”时期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宏观环境与重要战略进行深度分析。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首席科学家、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终身教授张恒贵围绕智慧康养与医疗领域的AI应用,以及AI催生的康养+医疗万亿级市场作演讲。

在徽商分享环节,广州紫为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顾友良发表了《“人工智能+”与应用场景创新》的演讲,埃夫特智能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游玮发表了《面向工业场景的具身智能落地路径》的演讲,安徽中鼎密封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全球首席执行官夏迎松发表了《AI赋能智能制造 共创高质量发展》的演讲,上海易航海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高明星发表了《AI驱动下的农业:从生产革新到产业升级的探索》的演讲,中国农业银行安徽省分行党委书记冯必凤发表了《金融赋能智能未来》的演讲,国元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沈和付发表了《科学家陪伴计划:金融+AI,赋能高端制造业提质向新》的演讲。

同时,徽商“凤还巢”投资安徽制造业代表性项目进行集中签约,六安市、铜陵市、池州市、黄山市、萧县、当涂县、东至县等市县的多个项目进行了现场签约。

大皖新闻记者 项磊

编辑 陶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