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海右中青年作家班金秋文学课举办

2025年9月20日,为提高中青年作家理论素养,济南市作协海右中青年作家班金秋文学课在龙环大大厦举办。作家班学员及部分区县作协推荐的骨干作家共60余人参加。

上午由《山东文学》编审、《百家评论》副主编、山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赵月斌授课,题目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难写”与“难看”》,聚焦加西亚·马尔克斯的长篇小说《族长的秋天》,探讨其作为作者心中至重却又长期被低估的文学地位。从翻译比较切入,分析不同译本对阅读体验的影响,指出该作在语言和结构上的实验性构成了其“难读”之声名,却也成为其艺术突破的关键:《族长的秋天》是一部需反复阅读的杰作,它不仅是马尔克斯创作生涯的巅峰之一,更是理解拉美历史与现实的不朽标杆。马尔克斯的创作历程尤其是《族长的秋天》的创作启示,要成为一个伟大的作家,先要成为一个伟大的“读者”,要广泛阅读,更要反复阅读,尤其对难读的作品,要有“阅读”的耐心唯有在反复咀嚼中,才能体味其语言的密度与情感的深度。面对难读的作品,不应退缩,而应视其为思维的磨刀石。伟大的作品往往是反复修改的结果,《族长的秋天》数易其稿,前后创作十余年,作家创作要有足够的耐心;要做好深入生活的功课,即使是魔幻现实主义的作品,也需要以扎实生活积累作为创作基础。

下午由山东省作协副主席、《山东文学》主编刘玉栋主讲,题目是《小说读写漫谈》,先以沈从文、费尔南多·佩索阿的创作经历启示作家要为自己的心灵需要创作;以多位著名作家的名篇为例,讲了文学创作的技术、情感、思想三个层次,强调技术是基础,情感是核心,思想是灵魂;小说写作不能止步于技巧的堆砌,而应追求情感觉醒与精神深度的统一。他提醒大家,写作中要善于举重若轻,用克制的笔触承载深沉的情感,避免直露的宣泄与刻意的悲情;写作还要善于以小见大,应当从个体经验中提炼普遍人性,从细微处折射时代的光谱,让个体命运与宏大叙事在文本中悄然交汇。他提醒大家,阅读要回到经典,写作要回归常识,写作要尊重内心的真实,不趋时、不媚俗。刘玉栋结合自身创作历程,谈到了对乡土经验的持续深耕与对现代性困境的文学回应,强调写作者应保持对生活的敬畏与敏感,在日常中发现史诗,在沉默中倾听惊雷。

《当代小说》编辑、市作协主席团委员段玉芝还对中青班作家的几部小说创作进行了点评。

这次培训活动是由市作协主办,历下区、历城区、长清区、济阳区、莱芜区、商河县作协给予大力支持和协作。

市文联二级巡视员、市作协主席张鸿福,市文联一级调研员郭文德,副主席常芳、主席团成员李剑、秘书长桑林恒、副秘书长段玉芝、王宝超,历下区作协主席刘勇、市中区作协主席陈忠、章丘区作协主席韩飞、长清区作协主席李现新、济阳区作协主席齐建水、莱芜区原作协主席刘恒杰等参加活动。